欢迎访问pG娱乐电子游戏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裹中参西,厚德精医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医疗技术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9-07-12来源:作者:胸心血管外科 曹辉庆审核:覃华芳点击:

分享到:

    近日,我院胸心血管外科团队和手术麻醉科、超声科共同成功完成一例右位心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据了解,该技术是继右腋下小切口、全胸腔镜心内直视手术、大血管腔内治疗后我院又一项新的微创治疗手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心脏疾病的治疗手段实现了全覆盖,治疗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该患者为女性,17岁,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右位心”,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大小约8mm。入院后经科内讨论认为:患者为年轻女性,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入路与常规左位心有差异,增加了手术难度,且切口大影响美观;而经外周血管介入封堵需在导管室放射线下进行,对患者存在一定放射线损害。综合考虑,最后决定选择使用经胸B超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积极术前准备后,患者于6月28日在手术室全麻下经胸骨旁第四肋间长约1.5cm切口,历时约1小时成功完成封堵术,术中食道超声检查室间隔缺损分流消失,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未见明显返流。术后当天患者即复苏并脱离呼吸机支持,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第三天复查结果满意达到出院标准。

    据胸心血管外科杨柳山主任介绍,我院开展的“B超引导下经皮/经胸介入技术”是又一项新的心血管微创技术,其优势在于:不用开刀、不用放射线、不用造影剂。手术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无需使用造影机、体外循环机等价格高昂的医疗设备,使传统术式发生革命性改变,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为无法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或内科放射造影的患者创造了手术机会,挽救了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胸直视手术以及经外周血管介入封堵术。开胸直视手术是最早出现的方法,适合所有的患者,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是具有需切开胸骨或肋间肌肉、手术切口长、需要输血、需要体外循环、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创伤均较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出现了经外周血管介入封堵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是需从大腿根部将导管送入心脏,存在血管破裂,腹膜后血肿、心脏穿孔等风险;术中必须使用放射线照射患者,存在辐射损伤;术中使用的造影剂有过敏、肾功能衰竭等风险;如果封堵不成功,需要重新到外科就诊、住院,并再次麻醉后进行开胸直视手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出现了第三种方法:超声引导下的经胸封堵术。这项技术由外科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经胸将封堵器堵住缺损,避免了损伤血管、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手术切口约2厘米,远小于开胸直视手术约10厘米的切口,但是比经外周血管介入的穿刺口略大;该技术不受患者年龄及体重的限制,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没有放射线辐射;不需要使用造影剂;手术过程中心脏可以正常跳动,避免了体外循环和输血;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重要的是如果术中封堵器置入困难或脱落,外科医生可立即进行开胸直视手术,避免了再次麻醉,而且无需转运,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近年来,我院胸心血管外科已常规开展各种微创手术,包括全胸腔镜下心内手术,术式包括二、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房、室缺修补,心脏粘液瘤切除等;常规开展B超引导下经胸/经皮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以及大血管腔内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医院对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实现各种微创技术的全面覆盖,针对每个先心病的不同特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个体化采用不同的微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的伤害。多种类微创手术的常规开展,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治疗方面雄厚的技术储备。我们相信,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开展,会有更多的患者从医学的进步中获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