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娱乐电子游戏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裹中参西,厚德精医

庞学丰工作室

慢性咳嗽(久咳)治验(摘要)

发布时间:2024-03-01作者:庞学丰工作室点击:

分享到:

咳嗽是肺系疾病主要的证候之一,从病因上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若能及时宣肺散邪,则邪去正安,咳嗽能愈;若失治或误治,或过早使用敛肺镇咳之剂,则外邪留恋,邪郁于肺,咳嗽日久不愈则成慢性咳嗽(久咳)。或为肺脏虚弱,他脏之病易传至肺脏而为咳嗽,肺虚无以驱邪外出,病情迁延不愈,日久而成慢性咳嗽(久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桂派中医大师-徐富业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50多年,善于诊治内科疾病,经验丰富。我们将运用徐老倡导的“动静并治法”诊治慢性咳嗽(久咳)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风寒未尽,扶正祛邪

人们每因感受风邪,即可发病,《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又谓“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故风邪最易乘虚伤人,人身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或因摄身不慎,或肺气稍虚,不能卫外,即难免遭受风邪侵蚀,肺气不得宣通,而成伤风咳嗽,病始之初,患者认为其症轻微,不予重视,亦有因医者失治、误治,遂成久咳重疾。因此,病初切不可忽视。素弱之体,感邪之后,容易余邪未尽,久咳不已,常见风夹寒,即风寒久咳,其症特点是咳嗽,咽喉发痒,困倦乏力为主症,兼有恶寒,头痛,全身酸楚,脉多沉细弱,治宜补肺气而祛风寒,给予止嗽散加减治疗。

二、寒热夹杂,侧重论治

咳嗽中常见证候之寒热夹杂者,每因感受风寒,或因素体有热,或因体弱,寒邪入里化热,表里同病,此为肺热内壅,外受寒邪,肺气宣泄不畅,气逆而咳嗽,其症特点是咳而声嘎,甚则气逆而喘为主症,兼见恶寒,发热,痰稠而难咳出,口渴咽痛,舌苔白腻而带黄,脉浮紧而数,治宜外散寒邪,内清肺热,常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此方可用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但运用此方治疗寒热夹杂之咳嗽,必须注意药物份量上稍作变动,否则体现不出寒热侧重施治的意义,不掌握寒热轻重,概以此方,效果明显差异。用药的关键在于麻黄与石膏两味,一般常规量麻黄量等于石膏的八分之一,若寒邪偏重,麻黄可取到八分之二、三,若寒邪化热,里热较甚者,石膏要比麻黄量大,临床上只有审明寒热轻重,用药有所侧重,结合辨证加减,每每获效。此方具有较强解热、镇咳、平喘之功,故为治寒热咳或寒邪日久化热致咳之验方。

三、虚实互见,动静并治

人禀素虚,不慎感受六淫邪气作咳者,病机较为复杂,较为难治,既不能因实而强攻,又不能因虚而峻补,拟攻邪惟恐伤正,欲扶正又怕恋邪。因此,虚实互见之咳,动静结合较为适宜。如气阴两虚兼热性久咳,按动静结合考虑,应用生脉饮合泻白散化裁,生脉饮中人参甘温功在益气,具有“守”与“静”的作用,麦冬甘寒养阴,五味子酸温敛肺,颇有“静”的功能;泻白散泻气分之热,桑白皮泻肺化痰,地骨皮退伏热,具有“走”与“动”之功,粳米(或用淮山代替)与甘草合用,清中兼补,寓补于清;两方合用,动静相配,效多益彰。又若脾虚痰湿久咳,可用具有“静”作用的四君子汤合具有“动”作用的二陈汤,一方守,一方走,动静合参,确为合理解决虚实互见证的上策,临床用上此法,效果最佳。

四、肺燥腑实、润上通下

燥邪伤人,常先犯肺与皮毛,肺失肃降而咳嗽,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往往肠腑积热,腑气不通,影响肺的宣肃功能,故腑实则咳嗽加剧。因此,只要通下泻其实热,咳嗽自减,肺燥分凉燥与温燥。凉燥症状是干咳连声,夹粘腻稀痰,胸闷气逆,皮肤干燥,大便秘结难解,一般见轻微头痛,身热恶寒,鼻鸣而寒,苔薄白,脉多细涩,类似风寒表证,治宜用葱豉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温燥症状是干咳无痰,痰多粘稠,不易咯出,兼见心烦,口渴,咽痛,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脉洪数,治宜选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亦可用麻子仁丸润其肠道,兼以补气行气之品,切忌猛峻攻下,以免损伤正气,导致咳嗽难平。

五、顽痰久咳、从脾缓治

脾胃虚弱者,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发为咳嗽,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发展成为痰饮。此类疾病,其病较深,治愈难取速效,故应缓图治其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生化之源,脾肺为母子之脏,土虚不能生金,故采用培土生金法。故治咳因脾脏受伤,影响于肺而咳者,则重点治脾,脾脏为生痰之源,脾脏健运则痰无以生,肺亦无痰可贮,故咳嗽自愈。脾脏阴虚而致咳嗽者,症见烦热,咳嗽不已,吐痰粘稠而难出,口中少津,舌苔干黄,脉细数而滑,法当甘润滋阴,宜用防己麻仁汤治之(防己、麻仁、杏仁、桑白皮、麦芽、甘草)。因脾阳虚而咳嗽者,症见咳嗽痰多而滑,饮食减少,腹满时痛,多吐清稀痰涎,或四肢冷,喜辛辣热物,舌苔白润而滑,脉沉细而迟,治当温阳利湿,益气化痰,可首选理中汤治之,如痰特别多则加茯苓、半夏加强化痰之力,如寒重则加肉桂、熟附片扶元阳,元阳旺则脾脏自旺,脾脏阳旺,则转输于肺,不治咳以达止咳的目的。

由于脾虚已久,气血运行缓慢,水液输布失调,可形成瘀滞现象,使痰浊与血瘀气滞互结,会加重气血瘀阻情况,如果在健脾补益之前,不祛除体内瘀滞,则很难达到扶正的目的,故补脾也得审慎其证的阴阳,证具必健脾,脾旺则痰不生,故顽痰治脾,缓收其功,久咳则止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