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16作者:点击: 次
“痛经”指妇女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少腹、小腹及腰部疼痛,常伴有唇面发青,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重者甚至剧痛难忍、发生晕厥。
本病是妇女最常见的痛证,其中又以青少年和已婚育龄妇女多见。班秀文教授认为,痛经之因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不外冲任气区不畅,经血瘀滞胞宫所致。盖气滞则血亦滞,寒则收引凝涩,热则津血受灼,经血不行,湿则重浊黏腻,阻遏血脉,虚则气血运行乏力,以上诸因均可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治疗痛经宜化其瘀滞,畅行气血。
病例一、黄某,女,22岁,工人,未婚,
初诊:1975年7月26日。
主诉:经行腹痛1年半。
14岁月经初潮,一向周期、色泽、质量正常。因去年1月间在经期中参加邕江冬泳,自此之后,每次经行之时,少腹、小腹疼痛剧烈,伴头晕,不能食,腹痛剧烈时呕吐,唇面发青,肢凉汗出,腰酸胀而膝软,以致不能工作和学习。经色暗红,偶或小夹块,经前乳房胸胁胀痛。现腰酸,少腹、小腹略感不舒,胸胁及乳房胀闷,为经将行之兆。脉弦细,苔薄白,舌质一般。
诊断:痛经。
辨证:寒凝血瘀。
治则:温暖肝肾,养血调经。
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香附9克,艾叶5克,元胡9克,吴茱萸2克, 乌药9克,益智仁9克,红枣9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二诊:1975年8月3日。
病案:上方服后, 7月29日经行,除腰胀之外,余无不适,脉缓和,舌苔正常。药既中的,守上方出入。
处方:当归12克, 川芎6克,白芍12克,熟地15克,艾叶5克,香附5克,吴茱萸2克。连服6剂,每天1剂,以善其后。
三诊:1975年8月27日。
自诉昨日经行,无不适感觉,脉象缓和,舌苔正常。仍守二诊方药以巩固疗效,l年后追访,诉经期已无腹痛。
按语:时值隆冬,本为寒水当令,复于经中游泳,寒气乘虚袭人胞宫等,血凝瘀滞于经脉,故经行少腹、小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间或夹块。病起于寒,故以温暖肝肾、养血调经之法治之,药用中肯,疗效如愿。
病例二、马某,女,32岁,教师,已婚,
初诊:1982年3月27日。
主诉:经行腹痛反复10余年。
18岁月经初潮,初潮后2年即出现经行腹痛,以经行第一天,少腹、小腹及乳房胀痛明显,痛过于胀,伴腰脊坠胀,严重不能工作和学习,需服止痛药,月经周期一向错后10-30天,量一般,色暗红,夹紫块,平时带下量或多或少,色白质稀。胃纳尚可,二便自调。
结婚7个月,婚后双方共同生活,上述症状未减,性生活一般,迄今未孕。脉沉细,苔薄白,舌质淡。
诊断:①痛经;②月经后期。
辨证:阳虚宫寒,血行不畅。
治则:温肾暖宫,调养冲任。
处方:骨碎补15克,归身9克,川芎9克,白芍5克,熟地15克,艾叶5克,益母草9克,吴茱萸2克,莪术5克,香附5克,炙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二诊:1982年5月10日。
病案:上方连服6剂,两个月来经行周期正常,经行时乳房胀而不痛,少腹、小腹胀痛大减。脉弦滑,苔薄白,舌质如平。药已对证,仍守上方出入徐图根治。
处方:当归12克,川芎5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术9克,川续断9克,川杜仲15克, 莪术5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三诊:1982年7月4日。
病案:经期已超过半月,疲倦纳差,胃脘胀满,时或欲呕。脉细,苔薄白,舌质正常。小便妊娠试验阳性。拟用健脾调气之法。
处方:党参20克,茯苓5克,白术9克,陈皮5克,藿香3克,紫苏叶3克,桑寄生15克, 炙甘草5克。每日1齐剂,水煎服,连服3剂。
四诊:1984年2月10日。
病案:产期将至,肢体乏力,脉滑,舌苔如平,拟补养气血,助以分娩。
处方:党参20克, 黄芪20克,归身15克,川芍12克,红枣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按语: 18岁月经初潮,一向错后,禀赋不足也。经色暗红,夹紫块经行第一天少腹、小腹、乳房胀痛,痛过于胀,是阳虚寒凝之征。肝肾内寄相火,在妇女肝肾同为先天,禀赋之不足,实是肝肾阳虚,胞宫寒冷,以致冲任失养,血海空虚,故经行错后。阳虚寒凝,胞脉不利,故经行胀痛剧烈。证属阳虚宫寒,血行不畅,故以四物汤补肝肾而调养冲任;艾叶、吴茱萸温肾暖肝,以祛宫寒;骨碎补苦温补肾壮腰,舒筋活络,以除腰脊胀坠;炙甘草入脾而调诸药。在补养之中,又配用益母草、莪术、香附行气化瘀之品,以其俱能入肝,香附又能入冲脉,为血中之气药,实取补中有化之义。温养则寒散阳和,化瘀则经脉通畅,故经行疼痛消失,经行正常。
病例三、凌某,女,25岁,服务员,已婚。
初诊:1982年6月27日。
主诉:经期腹痛半年。
诉1982年1月份结婚,婚后双方共同生活,婚后第一个月服避孕药避孕,则经行周期紊乱,经行时少腹、小腹疼痛剧烈。以后停服避孕药,则经行周期正常,经色暗红,夹紫块,经量一般,但经将行则乳房及少腹、小腹胀痛,胀过于痛,剧时不能工作和学习,经行之后则舒。现经行第四天,量少,色淡红,小腹隐痛。脉沉细,苔薄白,舌质淡。
诊断:痛经。
辨证:冲任亏损,气滞血瘀。
治则:补养冲任,理气止痛。
处方:当归9克,川芎5克,白芍9克,熟地15克,艾叶5克,延胡索9克,益母草9克,吴茱萸5克,炙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二诊:1982年8月12日。
病案:上方共服6剂,上月经行色量一般,少腹、小腹不痛,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守上方加鸡血藤15克,菟丝子15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三诊:1982年8月22日。
病案:8月 19日经行,色量一般,现已基本干净,经行无明显腹痛。脉细缓,苔薄白,舌质淡。拟补肾养血治之,以善其后。
处方:菟丝子15克,归身12克,川芎5克,白芍5克,熟地15克,川续断9克,川杜仲9克,艾叶5克,小茴香2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按语:患者婚后因药饵不适而经行紊乱,经行时少腹、小腹胀痛剧烈,色暗红而夹紫块,说明肝肾本虚,冲任亏损,经欲行而不畅所致。故以四物汤补血活血,以调养冲任;艾叶、吴茱英、小茴香温中暖肝;菟丝子、杜仲、续断补肾壮腰,益母草、鸡血藤、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治疗过程,温补并用,补养之中不忘疏通,血脉通畅,痛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