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01作者:夏哲璇点击: 次
pG娱乐电子游戏肿瘤科一区副主任白广德教授
《扁鹊见蔡桓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描述了蔡桓公病情从轻到重,病位由浅入深,最后不治身亡的发展过程。篇中提到“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早)从事焉。’”,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理论的核心,其理论内涵广泛,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施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这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病先防。防病于未然,中医强调在肿瘤未发之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养生保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针对可能会引起肿瘤发病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阻断和延缓疾病的发生。譬如保持心态平和。情志刺激是百病之源,更是肿瘤发病的重要诱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则是预防肿瘤的关键,《黄帝内经》中的论述至今发人深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避免过度的情志偏激,可以保持体内气血条达,阴阳平衡而不生病。同时,顺应自然和四时之气,平时注意饮食起居,劳逸结合等综合养生之道,也是中医强调的预防保健手段。
欲病施治。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癌症虽未发生,却已出现某些先兆,如某些癌前病变,经临床及科学研究证实和癌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就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微杜渐,及时把癌症消灭在起始和萌芽状态。如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宫颈炎与宫颈癌等等,所以要对癌前病变进行早期的干预,防止其癌变。
已病防变。提倡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发现患了癌症,首先不能精神紧张,过度紧张和放弃治疗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要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并且努力防其传变。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之间在病理上存在着五行乘侮亢害关系,一脏有病,必然会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影响其他脏器,出现顺传或逆传等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干预手段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机体内环境,预先治疗未病脏腑。《难经》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理解,就是防止肿瘤的转移或患者采取手术、放疗或化疗时,对并发症的预防等。
瘥后防复。在癌症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临床症状相对减少或改善的情况下,中医应从整体观念出发,采取辨证施治原则,调节以及调动人体内在机能,平衡阴阳,纠正脏腑的太过与不及,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