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娱乐电子游戏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裹中参西,厚德精医

胃肠外科、减重代谢外科

先天性巨结肠

发布时间:2014-01-01作者:杨杰点击:

分享到: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肠段肥厚、扩张,临床表现为腹胀及排便困难,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病变。少数成人也有巨结肠症。

  

                                术中切除的巨结肠(最大肠管横径>14cm)

【病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肠壁神经节细胞在胚胎发育时缺陷;2.遗传因素;3.环境因素。  

【常见的临床表现】1.便秘;2.呕吐;3.腹胀;4.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诊断要点】  

1.病史及体征  

大多数患儿生后36~48小时内无胎便,以后即有顽固性便秘和腹胀,必须经过灌肠、服泻药或塞肛栓才能排便的病史。常有营养不良贫血和食欲不振。腹部高度膨胀并可见宽在肠型,直肠指诊感到直肠壶腹部空虚不能触及粪便,超过痉挛段到扩张段内方触及大便。  

2.X线所见  

腹部立位平片多显示低位结肠梗阻。钡剂灌肠侧位和前后位照片中可见到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 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合并肠炎时扩张肠段肠壁呈锯齿状表现。  

3.活体组织检查  

取距肛门4cm以上直肠壁黏膜下层及肌层一小块组织,检查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巨结肠患儿缺乏节细胞。  

4.肛门直肠测压法  

测定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反射性压力变化,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和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在正常小儿和功能性便秘,当直肠受膨胀性刺激后,内括约肌立即发生反射性放松,压力下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内括约肌非但不放松,而且发生明显的收缩,使压力增高。  

5.直肠黏膜组织化学检查法  

痉挛段黏膜下及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如处增生、肥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不断释放大量乙酰胆碱和胆碱酶,经化学方法可以测定出两者数量和活性均较正常儿童出5~6倍,有助于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慢性便秘;2.、营养差,发育不良;3、急性小肠结肠炎;4、.肠穿孔;5、水电解质代谢紊乱;6、继发感染休克,甚至死亡。  

【治疗】  

1.痉挛肠段短、便秘症状轻者,可先采用综合性非手术疗法,包括定时用等渗盐水洗肠,扩肛、甘油栓、缓泻药,并可用针灸或中药治疗,避免粪便在结肠内淤积。  

2.若非手术疗法疗效不佳,虽为短段巨结肠亦应手术治疗。凡痉挛肠段长,便秘严重者必须进行根治手术。  

目前采用最多的手术方式为:1.经肛直肠黏膜剥离结肠于直肠肌鞘拖出切除术,适合2岁以内的短段型患儿;2.腹腔镜或开腹结直肠切除后结肠肛管吻合术;3.腹腔镜或开腹结直肠全切除后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如患儿发生急性小肠结肠炎、结肠危象或营养发育障碍,不能耐受一次根治手术者,应行静脉补液输血,改善一般情况后再行根治手术,如肠炎不能控制、腹胀呕吐不止,应及时作肠造瘘,以后再行根治术。  

【预后】  

先天性巨结肠自然转归预后差,多因营养不良或发生结肠危象死亡,但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患儿若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近期远期效果较满意,尤其是适合经肛或腹腔镜微创手术者疗效更佳。但是有些患儿术后大便次数多或失禁则需较长时间进行排便训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