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1-01作者:信息宣传科点击: 次
一.PCA的临床应用范围
PCA是70年代初Sechzer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在当时主要应用于术后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随着PCA设备的改进和疼痛临床业务的开展,PCA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适应症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从局部病变到全身病变,从疼痛性疾病到非疼痛性疾病,从医疗单位到家庭病房。今后还将不断扩大治疗领域。
主要适应症:
1.术后急性疼痛治疗;
2.分娩期间及剖腹产术后镇痛;
3.内科疼痛,如:心绞痛、癌性疼痛等。
4.危重病人的镇痛镇静。
二. PCA的概念
病人自控镇痛是在病人感觉疼痛时按压启动键,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向体内注射设定量的药物,其特点是在医生设置的范围内,病人自己按需要调控注射止痛药的时机和剂量,达到不同的病人、不同时刻、不同疼痛强度下的不同镇痛要求。
此方法可使不同个体在不同条件下,持续保持最小镇痛药物浓度(MEAC),即按需小量频繁给药,比传统大量低频给药,既有效且安全。
三. PCA的分类
1.硬膜外PCA(PCEA):经硬膜外腔导管行PCA治疗适用于脊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和疾病。如术后镇痛、颈椎病、胸部带状疱疹、强直性脊柱炎、分娩痛和癌性疼痛等。特别指出的是,经全身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不满意者,改用硬膜外PCA用吗啡后仍有76.2%的病人获满意的疼痛缓解。
2.静脉PCA(PICA):经静脉行PCA治疗主要适用于急性疼痛和非脊神经分布区的疼痛,如各种术后痛以及晚期癌痛。
3.皮下PCA(PCSA):经皮下行PCA治疗主要适用于硬膜外腔和静脉穿刺受限的疼痛病人,如创伤后或烧伤后疼痛病人,以及在家治疗的疼痛病人。
4.外周神经PCA(PCNA):经外周神经丛或神经干行PCA治疗主要适用于单侧上肢或下肢痛病人,如臂丛神经阻滞或坐骨神经干阻滞后连接PCA装置,可治疗慢性单侧上肢痛、雷诺病或坐骨神经痛以及下肢神经营养障碍疾病。
四. PCA的优点:
1. PCA给药符合药代动力学的原理,更容易维持最低有效镇痛药浓度。
2.止痛药的使用真正做到及时、迅速、基本解决了病人对止痛药需求的个体差异。
3.有利于病人在任何时刻,不同疼痛强度下获得最佳止痛效果。
4. 减轻了疼痛所致的不良反应,如应激、心肌缺血,肺不张及延迟功能锻炼。
5.给药及时,定时观察病情即可,减轻医生、护士的工作量。
6.便携式设计,治疗时不受体位及空间的限制。
五. 传统镇痛方法之不足
1. 不灵活,固定药剂量,没考虑个体差异。
2. 依赖性、依赖医护人员的处方与给药。
3. 不及时、需待开处方,备药,肌注及药物需一定时间才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扩散到中枢才产生镇痛与PCA有关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六.1.恶心呕吐:发生率很高,主要由阿片类药物引起,是通过直接刺激化学受体,触发并使前庭对运动的反应敏感化所致。可用非那根、氟哌利多、恩丹西酮、格拉司琼等。
2.尿渚留:好发于老年男性病人。除可由阿片类药物引起外,腰骶部硬膜外用局麻药也可引起。可采用局部按摩、针灸、导尿等处理。
3. 皮肤瘙痒:主要由吗啡引起,其发生是剂量依赖型的,即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轻者可用抗组胺药治疗,重者需减量或停药,更换其他镇痛药。
4.深度镇静:对接受阿片类PCIA治疗的病人应严密观察其镇静状态,镇静评分是观察的重要工具(0=无镇静;1=轻度镇静;2=中度镇静;3=重度镇静;4=嗜睡,难以唤醒)。
5.呼吸抑制:多由阿片类药物引起,不管采用何种途径PCA,均有可能发生,特别是背景输注剂量较大者,多在夜间睡眠时发生。阿片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降低,而局麻药引起的呼吸抑制为潮气量减少,呼吸表浅。镇痛不全需调整剂量时增幅以30%左右为宜。一旦发生呼吸抑制,应立即终止阿片类用药,给氧并用纳洛酮对抗。但纳洛酮对抗后,副作用消失的同时,疼痛会明显加重,给下一步处理带来困难,因此,重点在于预防。
七 .PCA镇痛不良及其处理
对于镇痛不足的病人,首先应衡量所用阿片类药物的疗效,给药剂量及疼痛强度变化等,有几种方法可改善PCA的镇痛效果。
1.增加单次给药剂量,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副作用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
2.缩短锁定时间,锁定时间的确定应考虑镇痛药的起效时间,一般病人不愿意或不能接受每小时超过9次的PCA治疗。
3.在间断给药基础上增加一个持续(背景)输注,在对镇痛要求较高的病人,此方法很有效,但较高速率的持续输注减少了PCA固有安全性,病人可能出现过度镇静或呼吸抑制。
4.采用辅助镇痛治疗,椎管或静脉或肌肉等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可改善镇痛效果,并减少PCA镇痛药用量和减少其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