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娱乐电子游戏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裹中参西,厚德精医

皮肤科

药物过敏的皮肤表现

发布时间:2011-01-01作者:信息宣传科点击:

分享到: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非常复杂,大致分为:药物过量、药物不耐受、药物的副作用、继发作用及过敏反应等。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药疹是药物过敏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中占25%-30%。
    引发药疹的因素
    常见的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①解热镇痛药,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盐制剂为常见;②磺胺类,以长效磺胺为多;③安眠镇静药,以巴比妥类较多;④抗生素类,其中以青霉素多见。其他如血清、抗癫痫药、呋喃类、吩噻嗪类等引起药疹的也不少见,中草药引起的药疹也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药物,尤其是抗感冒药物中的复方制剂,常常含有以上几类药的某种成份,因不被注意而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摄入药物的机会越多,产生药物过敏的可能越大,药疹的轻重程度与一次摄入的药物剂量无明确关系。除刺激性皮炎以外,药物过敏与给药方式无关。从药物性质看,具有苯核和嘧啶核的药物致敏性高。药物剂型可影响药物过敏的发生,如胰岛素非结晶型比很快吸收的剂型更容易发生过敏。
    药物过敏反应的遗传及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在药疹的发生上有一定意义。 国内有报告药疹中约37.5%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18.18%有家族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有过敏性家族史者高于无家族史者2-3倍。环境因素可直接影响机体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机体所患的疾病有时也有重要影响,对抗生素过敏多发生在治疗某种疾病时应用抗生素,而很少发生于应用抗生素预防某些疾病的健康人中。
    药物的交叉敏感及多元敏感:交叉过敏指由一种化合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后由于另一种化合物与初次过敏原在结构上相似,而引起同样的过敏反应,如青霉素与头孢类药物。多元过敏是指有些病人会对多种药物过敏,而这些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并无相似性。
    药疹的类型及重症药疹
    国外统计药疹的发生占住院病人的2%。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可发生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药物多在开始治疗后7-10天经过致敏而出现,但如果以前使用过类似药物,也可在数小时或1-2天内迅速出现。常见的药疹类型包括:荨麻疹型、血管性水肿型、猩红热样、麻疹样发疹型、固定型药疹、多形红斑型等。此外,有几种重症药疹,非常少见,但可以危及生命,其发生率可占住院病人的1‰。主要包括以下几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重症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红皮病型)、药物超敏综合征。
    重症药疹常见的致敏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抗生素和别嘌醇等。潜伏期从几小时到6周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药物(如别嘌醇和卡马西平)致敏期较长,可达3-6周,在查找诱因时容易被忽略,而没有做到及时停药。所以仔细追问患者近1-2个月内的用药情况非常关键。重症药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情进展迅速,全身红斑,表面水疱及表皮松解,稍用力皮肤即可擦破,呈烂桃皮样、烫伤、烧伤样外观。口腔及外阴粘膜有大面积坏死剥脱。还可表现为全身皮肤潮红、肿胀,渗液、结痂,大面积脱屑,有异味(见照片)。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淋巴结肿大、血液指标异常、脾大、肌痛、关节痛和内脏病变等。如果抢救不及时,可死于感染、毒血症、肝衰、肾衰等。
    重症药疹的防治
    对于重症药疹的防治,首先应该对药物的使用严加控制,根据适应症、尽可能减少用药品种,杜绝滥用药。用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对有药敏史者尽量不用类似药物。注意药疹的前期表现,如发热、瘙痒、面部或身上的轻度红斑、胸闷及全身不适等,及早发现、及时停药,避免严重反应的发生。治疗上首先停用可疑药物,加强水化以促进药物排泄。一般早期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IVIG治疗。由于患者大面积表皮剥脱、渗液,加之大剂量激素治疗,容易引起皮肤、粘膜、肺部的感染乃至败血症。应该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国外,重症药疹患者一般都会住进烧伤病房,提供一个无菌环境,并进行全面的护理。注意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预防激素相关副作用。患者往往因粘膜损害无法进食,需及时补充营养。
    重症药疹的死亡率较高,各国和地区报道不尽一致,根据重症药疹的类型不同,死亡率从5%-75%。死亡率上的明显差异与患者是否治疗及时得当、支持治疗、合并症的处理、全面护理及患者既往基础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重症药疹的患者的病情大多危重复杂、死亡率高,但我科在院兄弟科室,如内科、感染科、重症监护室、营养科等多科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下,使重症药疹的死亡率趋近于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