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1作者:Ason点击: 次
“一份覆盖全国21个省、直辖市80余家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消化内镜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但医院内镜消毒合格率不容乐观,消毒监控应加强。”5月25日,健康报一版刊发《内镜消毒合格率不容乐观》的消息在业内引起关注。目前,我国内镜消毒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由哪些原因造成,该怎样解决?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多家医院。
内镜消毒全局状况不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我国内镜消毒的全局状况不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亿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并没有专门组织过全国范围的相关调查。但是,仅从一些局部调查结果也可窥见问题的严重性。
发表在去年第4期《中国消毒学杂志》上的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全市医院内镜消毒现状的调查显示,该市部分医疗机构无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内镜室环境卫生质量合格率为57.14%。内镜清洗消毒存在不用流动水、刷洗步骤不合格的现象,操作方法合格率为70%;清洗消毒时间符合率为65.71%;内镜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为68.09%。
李六亿介绍,自从2004年6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后,全国各地的内镜消毒状况较以往发生了较大改观,内镜消毒已经逐渐告别了“三桶消毒法”,程序变得更加规范。但她也表示,如果想要保证消毒效果,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很多:硬件方面,包括有独立的清洗消毒空间、足够的诊疗和消毒仪器设备等;软件方面,需要医院建立并执行相关制度和洗消程序,保障洗消人员的数量、素质和培训,定期的内部监测和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等。任何一个方面不满足,消毒合格率都不能得到保证。
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武迎宏告诉记者,除了消化内镜,其他纤维内镜(如喉镜、鼻内镜、支气管镜等)的消毒管理更需要关注。她说,基于各临床专业的特点,目前国内很少有医院将这些内镜按规范进行集中消毒管理,大多分散在各科室内进行,对其监管和检查也未真正形成制度。
其实,对内镜消毒放心不下的不只有医务人员。6月22日7时多,记者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消化内镜室门口碰上了因胃出血来医院做胃镜治疗的林大娘。她告诉记者,毕竟是要将一根管子从嘴进到胃里,卫生问题肯定关心,但大医院还是相对让人放心些。她还听别人说,如果怕胃镜消毒不好,最好的是第一个上台子,所以她早早地来到医院。
“不够用”导致消毒潦草
初洗是拔镜后进行的第一步手工清洗,无论是采用人工消毒还是机械消毒方式都必须先进行彻底的初洗。以胃镜为例,由于胃镜的管腔又细又长,不容易刷洗,有的医院甚至不用专用刷子或用非流动水清洗,清洗不彻底导致有机物残留,影响消毒效果。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医院只有一台机器、一条镜子,但一上午就预约二十几个病人。”北京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冀明告诉记者,按照规范的程序,一条内镜的洗消过程用时30分钟左右,对于一些拥有2条~3条胃镜和一个检查台的医院来说,一上午能预约10个患者也就基本饱和了。医院内镜不够用,必然导致有些医院压缩消毒时间、洗消过程潦草,而这也是造成内镜消毒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记者采访获知,目前,一条普通的国产胃镜价格大约20万元,进口的30万元左右,而电子内镜主机则在百万元以上。在北京市,做一次胃镜检查的费用是250元,于是一些只能运用胃镜开展检查的医院,不愿意投入太多洗消成本和时间,而是在加快周转上做文章。
根据去年北京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的调查,北京市用人工清洗消毒法进行内镜消毒的医院有49家,用机械消毒的医院有8家。对于那些采用机械消毒的医院来讲,消毒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笔费用。“一台自动消毒机少则50万元,一桶消毒液1500元,一个月要用4桶,还有过滤塞、消毒机自身的消毒滤片和机器自然耗损等费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胃镜室主管技师梁进雨说,内镜诊疗本来就不赚钱,一些小医院更不愿意在消毒上投入太多。
事实上,除了钱的因素,内镜消毒水平较低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医院消毒观念淡薄,内部监管缺失,护士数量不能满足需求,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消毒操作培训等。
日常外部监管缺位
既然内镜消毒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有没有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监管?已经建立起来的监督机制是否合理?
“从医院内部来说,感染管理科的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护师袁晓宁介绍,每个季度该院感染管理科会对消毒内镜、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如存在问题,医院感染管理科会及时督促整改。
除了靠自觉,在医院外部有没有机构或部门对内镜消毒日常监管负责呢?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高丹丹表示,各区县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的例行检查中,有时会涉及内镜消毒的检查内容。记者曾跟随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人员去北医三院进行内镜消毒检查。检查中,卫监所关注更多的是相关医疗和消毒设备器材是否具有相关批文、消毒记录是否齐备、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对消毒技术层面涉及不多。
近年来,卫生主管部门从上到下加强了对医源性感染防控的观念和力度,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均涉及对内镜消毒状况的检查。但是,如何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的日常督导,如何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卫生部门还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内镜消毒标准将细化
对于如何解决我国内镜消毒合格率不高的问题,李六亿指出,首先要提高从业人员对内镜消毒灭菌工作的认识。
李六亿说,在她参与的相关检查中,发现部分内镜室工作人员的消毒灭菌知识欠缺,消毒时间不够。如使用戊二醛消毒液的消毒时间低于规范要求时间;使用氯已定消毒胃镜时,缺乏消毒剂的浓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生物学监测等。而这些都只有通过加强培训才能解决。
武迎宏指出,目前我国在纤维内镜清洗消毒领域还缺乏系统性研究。随着医学的发展,纤维内镜更加精细,结构越来越复杂,材质日益多样化,不同附件对温度、压力及化学消毒因子的耐受性是不一样的,如何高效、快速、低耗地对它们进行消毒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从2004年卫生部颁布施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这期间,我国内镜诊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内镜消毒的部分流程和相关技术指标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据了解,今年卫生部已经启动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国内已有相关机构启动了针对全国内镜消毒状况的调查,以便为规范制定提供更多基础数据。
转载于: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