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娱乐电子游戏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裹中参西,厚德精医

肝病内科

乙肝治疗的终点――对乙肝防治指南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1-01-01作者:信息宣传科点击:

分享到:

对于治疗目标,我国指南是从逻辑顺序上来叙述的,即抗病毒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中国指南]。2009年版EASL指南则更强调减少肝硬化、HCC及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远期临床预后[30],NIH的共识会意见也提出现有的病毒学、血清学及组织学应答指标只是间接反映远期临床预后的替代指标(Surrogate Markers)。由此可见:病毒学、生化学、组织学指标的改善是直接目标或近期目标,而肝硬化、HCC的减少及生存的改善是根本目标或远期目标。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必要条件,但是否为充分条件尚需更多的研究来支持。至今,只有极少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真正的临床终点指标,如肝硬化失代偿或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及HCC的发生[29]。  

然而从一般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采用真正的临床终点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以下3个层次的替代治疗终点常作为临床治疗终点或停药标准。  

第一层次是理想的终点:不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的出现)。 如果能达到这个终点,则生化指标持久复常、炎症坏死明显减轻、纤维化进展停止[14],而且肝硬化和HCC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HBsAg清除后仍有极少数人发生HCC,特别是50岁之后发生HBsAg清除或清除前HBsAg阳性超过30年的患者[23,24]。但是,采用目前的治疗方法HBsAg血清转换率很低,即时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年发生率仅为3%左右,4年的累积发生率约为10%[20-2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sAg消失率更低。因此,这一目标会给病人带来完全康复的信心和希望,但目前对多数病人来说达到这一理想的终点只能是一个“理想”。  

第二个层次是满意的终点: HBeAg阳性的患者实现HBeAg血清转换。抗病毒治疗可以加快HBeAg血清转换的发生并改善预后,包括持久的降低HBVDNA水平,[16]减轻纤维化、减少肝硬化的发生以及降低肝炎复发率[15,17]。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来说,这一终点比较现实,故应该努力争取。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48周,HBeAg血清转换率为32%,[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一年后,转换率为12-23%,[25]治疗至2-3年时,达到30-40%。[4,26,27]应该注意,实现HBeAg血清转换后,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应至少巩固治疗6~12个月,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28],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  

第三个层次是基本的终点: 对于未能实现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患者和HBeAg阴性患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保持HBV DNA在不可测水平是必要的基本终点。因为血清中HBV DNA浓度(≥2,000IU/ml)是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18,19],因此,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的临床预后[29]。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选择抗病毒活性、耐药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三个方面均比较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随访观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