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1作者:覃超点击: 次
为期三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终于在8月16日12时结束,素有“海鲜之城”的防城港、北海市等沿海城市也变得热闹非凡起来了。大小渔船纷纷出海捕鱼,四方游客们也蜂拥而来,为尝开海的第一口“鲜”;市民既要忙着为自家的餐桌增添海味,也要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
但亲们,你们是过足了舌尖上的海鲜瘾,但可曾想到痛风之“魔鬼”也可能会找上门来了?这不,昨晚刚刚吃完海鲜大餐的庞大哥今天一大早就因“左腕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6小时”到我院风湿免疫科痛风专科门诊就诊,据庞大哥说,他诉罹患痛风已经五余年了,也去过大大小小许多家医院,但一直没有完全治愈。自南海开海以来,每天都有大量海鲜上市,朋友圈也天天有晒吃海鲜的信息冲击大脑,庞大哥终于抵挡不了“海鲜之诱惑”,于是邀请朋友一起驱车前往防城巷,饱了一次海鲜之口福,不曾想当晚痛风急性发作了,经过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疗团队对他进行了辨证施治,经过放血+拔罐、中药汤剂内服、膏药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有效的治疗后,目前庞大哥的左腕肿痛已经大部分消除,病痛得到极大缓解,正在接受下一步的治疗。
那么,海鲜与痛风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痛风是风湿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高尿酸血症、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痛风性关节炎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关节软骨的溶解和软组织的损伤。
而关节疼痛仅仅是痛风的一个危害和表现,痛风还可以诱发肾结石导致肾功能损害,还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多发,与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等疾病都有很大的关联。
数据表明,随着现代生活的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摄入高嘌呤食物的增多,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作呈年轻化趋势。
据风湿免疫科李玉玲主治医师介绍,“开海以来”,医院门诊及病房因食海鲜后导致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人数,较平日翻了几倍。庞大哥以及王女士就是其中症状较明显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家住西乡塘区的王女士有高尿酸血症病史数年,一直未放在心上,前几日去北海旅游因连续多日食海鲜,加之与朋友久别重逢,一时高兴喝了三两杯啤酒,近日来出现了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难于忍受,不能行走,由门诊拟“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发作期”轮椅推送入院,入院查血尿酸712umol/L,经消炎止痛、护胃及放血+拔罐、中药汤剂内服、膏药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的中西医诊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痛风,难道真的是与海鲜最无缘的疾病?而“海鲜加啤酒”又是诱发痛风的最佳“黄金搭档”?难道患了痛风,海鲜就真的成了大忌?痛风患者可以吃什么海鲜?
李玉玲主治医师介绍,经治疗血尿酸能长期保持在正常水平后,摄入量可适当增加。海鲜、肉类虽然嘌呤含量较高,但在临床上,“毕竟就算限嘌呤饮食一般也只能降低血清尿酸0.5-1.5mg/dl,所以与其禁食成营养不良,不如注意烹调方法,有选择地食用。海鲜应该一分为二看,像海鱼、沙丁鱼、带鱼等嘌呤含量最高,应该禁吃;贝类、蛤类、海蟹等含嘌呤量中等,痛风无明显发作时,可适当选用;海参、海蜇、海藻是海鲜里面嘌呤含量最低的,海蜇、海参等每百克含嘌呤只有4-5毫克,比大米的嘌呤含量(每百克18.1毫克)还低,痛风患者是可以食用的,但要注意饮食护理。而各种动物内脏,如肠子、肚子、心、肝、肺等基本上跟海鲜里面的虾等嘌呤含量差不多,要尽量避免食用。
我院风湿免疫科长期开展风湿病的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科室先后承担了多项针对痛风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开展和参与了多项关于痛风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科室医护人员经常参加国际、国内的风湿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和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上根据痛风病人的临床表现、体征、舌象和脉象,应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治疗手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为广大的痛风患者提供了合理和规范的治疗,治疗效果相当显著,很好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