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01作者:覃华芳点击: 次
小儿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大多表现在婴幼儿及儿童阶段故称为儿童或小儿脑瘫 ,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 、听力、视力、行为等方面障碍。中西诊断为:“五迟、五软”,实践证明早诊断、早发现、早训练、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是脑瘫康复行之有效的办法。
1.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1易于激惹、持续哭闹或过份安静、哭声微弱 、对物品逗引不跟看, 哺乳吞咽困难、易吐、体重增加不良。
1.2肌力低下、身体松软,自主运动少。
1.3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
1.4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 、 痉挛发作。
1.5大运动发育落后、手握拳、斜颈。
2几种简单的早期发现检查方法:
2.1俯卧位:正常患儿俯卧位呈以上肢支持身体姿势,头抬起。脑性瘫痪患儿手呈软塌塌的样子。
2.2坐位:正常儿,检查者使其坐时能稳坐,稍放手亦可坐。而脑性瘫痪患儿不稳定和上肢不随意运动明显。如轻轻推头倒向后方,正常儿则呈弓背取防御姿势,脑性瘫痪患儿则会“叭哒”倒下。
2.3立位:检查者提两下肢倒悬,一放开手时,正常儿髋、膝关节屈曲下落,而脑性瘫痪患儿仍为原位。
2,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者两手持小儿侧头部左右回旋头,如为脑性瘫痪患儿则会出现颜面侧上肢伸展,反对侧上肢屈曲姿势。正常儿为阴性。
2,5抓握反射:检查者在小儿下肢方向,叫小儿握检者两侧拇指。脑性瘫痪患儿抓住拇指不放,抬起上身。正常儿则在上体抬起前放松拇指。
2.6踢蹬反射: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以一侧手掌来按压脑性瘫痪儿膝时,另一侧下肢会做踢蹬运动。而正常儿看不到这种运动。
2.7:检查者使患儿侧卧,抬起其一侧下肢,正常儿可见另侧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脑性瘫痪患儿则表现,另一侧下肢亦一起抬起。
2.8踏步反射:检查者扶小儿两侧腋下保持立位,正常儿时两下肢稍放开,足底着地立。脑性瘫痪患儿则以足尖立,而两下肢一边交叉,像有意识地踏步。
2.9惊吓反应:检查者使小儿取仰卧位躺下,检查者从头悄悄靠近,突然用双手扣敲小儿头左右侧。正常儿闻声上肢或下肢只有瞬间抖动。而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和下肢抬举,上肢有短暂性的停举。
3瑞康医院儿科开展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项目有:
3.1推拿按摩疗法
是以力的作用为基础,通过各种手法,刺激患儿经络腧穴,引起一系列生理效应,使之气血流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地(如降低肌张力,消除和防止挛缩,提高肌力改善局部营养和血供,改善胃肠功能)。适用于各型脑性瘫痪(如上下肢痉挛、肌张力增高、肌力低下、脾胃体虚者)。采用疏通矫正方法进行按摩包括:循经推按、穴位点按、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姿势矫正。
3.2物理疗法
主要是通过物理因子,比如:电、光、磁、冷、热、声音的能量的被吸收、转换,引起机体许多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通过神经体液机理产生局部及全身的生理反应,而起到治疗作用。我院目前有脑循环治疗仪、肌兴奋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痉挛机治疗仪等常用物理治疗仪,可以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和运动功能,可根据病情选用。
3.3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法
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3.4关节松动训练法
关节可动范围及柔软性的改善练习。其中最为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静止状态的伸展练习,即关节和肌肉在一定的时间内慢慢地作伸展运动。动力训练是指针对一定的抵抗和负荷使肌肉的长度缩短、在关节可活动范围内关节的活动使肌肉力量得到加强。
3.5针灸法
3.5.1头皮针灸法: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能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部血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使患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同时还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促进患儿语言、听力发育。
3.5.2体穴针灸:用毫针刺激躯干以及四肢的穴位,通过针感的传导以达到疏通经络、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
3.5.3中医辨证分型针灸治疗: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取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
3.6中药洗浴及熏蒸
3.6.1洗浴:利用洗浴时的温热和药物双重效应,以及肌梭传导受温度影响的特性,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痉挛的作用。适用于筋脉拘急、肢体强直、关节活动不利的脑瘫患儿。
3.6.2熏蒸:利用熏蒸时的温热和药物双重效应,以及肌梭传导受温度影响的特性,来有效松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适用于筋脉拘急、肢体强直、关节活动不利的脑瘫患儿。
3.7、西药治疗
营养脑细胞的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脑瘫,缓解痉挛的药物应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药物应用等。
3.8益智疗法
根据脑瘫生理、心理特点,对于有认知功能障碍、智力落后的患儿采用益智教育疗法,提高患儿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促进智力发育。
3.9 Vojta诱导疗法
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的反射性运动,抑制和阻止异常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3.10 Bobath法
利用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调整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常的运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