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作者:莫锦荣审核:中国教育报20230913
9月13日,《中国教育报》第12版刊发我校党委书记莫锦荣理论文章《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人才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资源。pG娱乐电子游戏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工作成效显著。近5年来,学校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青年岐黄学者5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严字当头实处发力 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严格师德考评。把牢“严”的入口,把“政治体检”“师德体检”作为人才引进的首要条件和关口,严把政治审查、违法违纪审查、准入查询关口,筑牢师德师风“防火墙”。实行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完善教师自评、学生测评、督学巡查、基层党组织评估和学校审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体系。强化师德考评结果运用,将师德考评与评优奖励、职称评聘等挂钩,对违反政治纪律和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
抓实师德教育。抓好新入职教师师德教育“第一课”,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入职教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扣好师德师风“第一粒扣子”,走好教师生涯“第一步”。抓好教师师德学习“常修课”,将其纳入教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师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线上线下师德培训“集训课”,充分利用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线上线下同步联动,实现师德教育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师德标兵”“学生最喜爱老师”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优秀教师先进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压实工作责任。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校院两级师德建设与监督机构,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党政齐抓、上下贯通、覆盖全校的工作体系,层层压实责任。
创新教师教学发展模式 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创新实施教学准入和认证制度。对新入职教师(含临床教师)开展岗前培训,严把新入职教师准入门槛,创建“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和认证”制度,组建了一支校内外结合、专兼职互补的多元化教学教师团队,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140学时“多元模块”“技能演练”“脱产带薪”的“课堂准入”培养,并轨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培训合格证”,并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承担教学任务。近5年来,学校开展教学理论培训5100多人次、微格教学训练3100多人次,实现全校青年教师准入和认证全覆盖。
创新教师教学发展模式。创建“三阶段四引领五联动”教师教学发展模式。“三阶段”是将教师教学发展划分为入门教师、成长教师、成熟教师三个阶段,根据不同职业阶段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能力发展策略。“四引领”是在序贯培养过程中着力发挥文化、目标、政策、榜样引领作用,增强教师教学发展内生动力。“五联动”是通过个人与组织联动、理论与技能联动、内生与外促联动、科研与教学联动、评价与改进联动,推动教师成长成才。通过实施入门教师课堂准入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双轨制”培养,临床教师“临床加强教学、基础加强临床”“双轮驱动”培养,学校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21年3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2012—2020年)》显示,学校在全国28所中医药类本科高校和广西31所本科高校分别位列第九名和第三名。该模式被国内25所高校借鉴、采纳,荣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加强教研室建设。积极探索实施教研室“四化”建设,即教研室活动常态化、管理制度化、建设内容标准化、建设手段信息化。每周固定一个时间作为“教研室活动日”,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学习、教师试讲等活动。加强教研室教师梯队建设,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统一教研室建设标准,使教研室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把教研室建设成为集思想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于一体的基层教学组织,带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持多措并举 着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坚持精准引才。以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为目标,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实施人才引进“带土移植”,以“团队+项目+平台”集成式引进,先后成立海洋药物研究院和石墨烯生物医药应用技术研究院,以全职或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岐黄学者等为团队负责人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有效解决学科紧缺人才引进难问题。多措并举加大博士引进力度,为引进博士给予科研启动经费与安家费,设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协助解决博士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给足优秀人才经济上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近5年来,累计引进博士27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从27%提高到46%,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2018年,学校中医学、中医博士获批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
坚持悉心育才。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岐黄工程”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计划等人才项目,遴选5个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传承发展研究(推广)中心和一批桂派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培养一批桂派杏林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和基地,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积极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配备本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全力支持有培养潜力的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各类人才培训项目,选派优秀教师进修深造,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
坚持精心用才。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一团队一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团队量身定制人才政策,签订协议任务书,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人才使用有依据、人才发展有目标、人才考核有指标。加大优秀人才使用力度,通过压担子、搭台子,把有潜力的好苗子选出来,积极推荐优秀人才申报重大项目、人才称号、教学科研奖励,并以挂职锻炼、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等方式在使用中培养和发现人才,形成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
坚持真心爱才。发挥党管人才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政治引领和关心关爱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待遇。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服务人才,加强对人才的人文关怀,深入基层一线走访慰问人才,经常性听取人才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帮助人才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把心思和精力主要放在事业发展上,实现个人与学校互相成就、共同发展的目标。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着力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坚持业绩导向,不唯论文、不唯帽子、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奖项,突出师德师风,注重实际贡献,将教书育人业绩、人才社会影响力、承担重大项目成果等业绩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分类多元,突出分类评价,拓宽晋升通道,设立重点人才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分类管理、综合评价、公平竞争、优绩优酬、持续提升”的原则,实行教职工岗位分类设置、人员分类精细化管理、分类分层次多元化评价,为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教职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渠道,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绩效管理体系。把绩效岗位设置、聘用与绩效工资分配深度融合,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有效扭转了“大锅饭式”绩效分配局面,绩效改革成效显著,教师年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稳中有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形成教职工个人与院系、学科、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未来,学校将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使命,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进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不断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pG娱乐电子游戏党委书记 莫锦荣)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